“人才决定了一个企业、一个城市发展的命运。”省人大代表、中山市技师学院机电系主任胡旭兰建议,中山要根据自身特点,分类施策构筑人才高地,为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,把中山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集聚“第一资源”。
4月12日上午,位于黄圃镇的中山市技师学院北校区教学大楼内,随处可见一片忙碌的景象。教室内的布置和管理与企业的一线生产车间无异,数控加工、模具制造等专业学生在此实训,胡旭兰正在指导学生进行操作。
胡旭兰从事技工教育25年,擅长数控专业课程教学与数控模具专业竞赛指导。她现在不仅仅是广东省技工院校高级讲师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,还是中山职业能力建设专家成员。
“中山的人才工作一直是做得比较好的。”胡旭兰说,中山一直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,坚持以高端人才引领创新驱动,以技能人才促进企业转型升级。去年,中山推出“人才新政18条”,为人才提供住房、入户、创业场地、资金补贴、子女教育等一揽子贴身服务。“我也是中山人才政策受益者。”胡旭兰乐呵呵地说。
近年来,胡旭兰通过实地调研,也发现了中山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。
胡旭兰建议,根据中山特点,分类施策,高端人才着重柔性引进,中端人才完善培养方式,基础性人才着力技能培训。“围绕中山重点产业,大力推进‘人才+产业’、‘人才+项目’的开发模式,聘请重点产业的领军人才和科技顾问。”她建议,在人才培养载体建设方面,一方面引进高水平大学进驻中山,另一方面促进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组建研发机构等。
“各院校还要瞄准产业布局专业,做到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需求相吻合,专业集群与产业链有效对接,专业与镇区经济对接。”胡旭兰说,中山还要强化政策引导,促进校企精准对接,提高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率。“一个交通便捷、明显有职业优势和基础教育优势,有人文底蕴,宜居善治的中山,一定会集聚人才‘第一资源’,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。”